当前位置:媒体看江宁 >
春意渐浓,观音殿村的田间地头,不只有视觉限定美景,更有来自舌尖的限定美味——艾草。将艾草揉搓熬制成浆水,做成青团,每一口都是春光灿烂。快加入到这场春天的仪式中来吧,将这口浪漫留在记忆中。
认识青团
一直以来,人们习惯把春天第一次吃青团,叫“尝春”。不同地区的人们为青团起了各种不同的昵称,比如上海宁波叫青团,苏杭叫青团子,南京叫春团或清明团,绍兴则叫清明粿。甚至在形状上也各异,但唯一能够让人们达成共识的,则是它的制作方式。
青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,但是最近几年青团成为网红食品再次出现在大众眼前。它从寒食到祭品再到时令佳品的转变,不仅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延续,更是人们对春日生机勃勃的无限展望。青团的历史岁月,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,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。
采青识艾
清代美食家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写道:“捣青草为汁,和粉作粉团,色如碧玉。”这种“碧玉”色必须要是野生的艾草熬制而成的浆汁,那种用色素调成的青团,和春天无关。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网红青团并非正宗艾草制成,而是以蒿草、破絮果等其他绿色植物代之。
当下,艾草正是最鲜嫩的时节。观音殿采摘园内,艾草种植区域大片艾草已经长成,春风一过,蛰伏的艾草叶大片大片地簇拥着,瞬间鲜活起来,就像是春日的风物,采艾叶也是春天的仪式感。和家人朋友一起,埋着头,便可以耐心地从中挑出满满一篮子春天了。
制作青团
青团虽然是家常饮食,但它需要耗费不少人工和时间,尽管人人都可以做出来,但却不能保证做得好吃。艾草文化馆里推出的是“真·艾草青团”,将新鲜艾草洗净、细细切碎,滤出青绿的草汁来,和上筛得均匀的糯米粉,便揉出一团春天最浓烈最透彻的香。
制作青团时,米粉也得精细着挑选,最好是刚脱壳的米磨出的米粉与高筋面粉以3:1的比例搭配,滋味最是清甜,历经锤击,米粉和青汁慢慢融合,青青的色泽逐渐显现。混合成团后,包裹上新炒的芝麻和成的馅儿,浓郁丰盈,香盛于甜,随后压成饼状。
观音殿的青团烹饪方式有所不同,在平底锅中倒入少量油,热锅后放入包好的艾草饼,用小火慢煎,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。将煎好的艾草饼放入盘中,就可以开始品尝了!
小贴士:煎熟的青团较于蒸熟的更易于消化。
来源:行走秣陵
[作者: 编辑:]